12月29日,南京市医保局召开全市医保工作务虚会,贯彻落实市委十五届七次全会、市委工作务虚会和省医保局工作务虚会精神,聚焦深化医保改革、管理和服务,深入分析研讨,努力推动南京医保工作在全省、全国走在前、做示范。市医保局领导班子成员、派驻纪检监察组负责人,局各处室单位、各分局处以上干部参加会议。
会上,市医保局领导班子成员结合分管工作,分别进行发言。
局党组书记、局长、一级巡视员刁仁昌指出,2023年,市医保局“五型”机关建设取得积极成效。
▶政治型机关:
扎实开展主题教育,解决群众急难愁盼;落实“五拼五比晒五榜”要求,5次登上全市拼服务比环境“效能榜”红旗激励榜。
▶服务型机关:
医保服务事项线上可办率达到100%,12393服务满意度99.84%;建医保智捷付平台,完成移动支付超15万笔。
▶创新型机关:
深化建设“医保高铁”手机云平台,以信息化促进“三医”协同发展和治理;探索企业整体谈判等多种形式医药集中采购,年度节约资金超35亿元,集中结算超300亿元。
▶研究型机关:
建立智慧医保实验室和中医医保研究院;出版DRG支付方式改革专著,在《中国医疗保险》《中国卫生》《群众》等核心杂志发表多篇研究文章。
▶典范型机关:
实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,获得“我为群众办实事”群众口碑榜典范奖;牵头做好市药品集中采购保供专班工作,保障疫情转段时期全市用药需求。
展望下一阶段工作,南京医保面临医保基金监管形势严峻、“三医协同”工作任重道远、提升群众待遇空间有限、“医保高铁”有待推进完善、干部队伍建设仍需加强等五方面的挑战。
刁仁昌要求,做好2024年南京医保工作,要运用新思维、新手段、新技术,创建医保发展新生态、新体系,实现六个转变:健全多层次医保制度体系,促进保障体系由“政府主导”向“多元协同”转变;深化DRG支付方式改革,促进医疗机构发展由“资源扩张型”向“质量效益型”转变;推进医药服务供给侧改革,促进群众从“病有所医”向“病有良医”转变;保持医保基金监管高压态势,促进监管模式由“事后监管”向“全链监管”转变;强化医保信息化建设,促进医保管理从“人管”向“数治”转变;提升医保公共服务质效,促进医保服务从“人找服务”向“服务找人”转变。